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唐诗三百首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体裁为七言古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者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明皇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美女,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
汉皇:原指汉武帝刘彻。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重色:爱好女色。
倾国:绝色女子。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杨家有女: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十七岁(开元二十三年)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二十七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白居易此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作者有意为帝王避讳的说法。
深闺:旧时指富贵人家的女子所住的闺房(多在住宅的最里面)。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就被选(妃)到了唐明皇身边。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天生美丽漂亮,怎能弃置不顾?一旦“选”到唐玄宗身边为妃,就得到极端的宠幸。这是直述其事,实事实写,因为杨贵妃乃寿王妃,唐玄宗的儿媳,如此写来,语含讽刺,耐人寻味。
天生:天然生成的。
丽质:美丽的姿质;美貌。
难自弃:天生美貌,很难自己舍弃、辜负。
选:即选妃。唐玄宗实际是从儿子李瑁手中把杨玉环夺去的,“选”字是为尊者讳的掩饰之词。杨贵妃,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册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临时安排。天宝四载(公无745年),册封贵妃,得到唐玄宗极端的宠幸。
侧:身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都黯然失色。
回眸:回过头看(多指女子)。
百媚:形容极其妩媚。
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嫔妃。
无颜色: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春季寒冷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洗涤着洁白细嫩的肌肤。
春寒:指春季出现的寒冷天气。
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年)扩建后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凝脂:凝固了的油脂,多用来比喻洁白细嫩的皮肤。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图片来源:清代画家康涛绘《华清出浴图》(局部)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侍女搀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
侍儿:侍女,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鬓发如云脸似花头戴金步摇(首饰),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云鬓: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花颜:美丽如花的容貌。
金步摇:一种金首饰,用金银丝盘成花的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走路时摇曳生姿。
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形容帐之精美。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春宵:春天的夜晚,常比喻男女欢爱的夜晚;指新婚之夜。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不早朝了。
君王:君主;帝王。此处指唐玄宗李隆基。
早朝(cháo):早上的朝会。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承欢侍宴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里陪皇上一起春游,晚上夜夜侍寝。
承欢:迎合别人的心意以博取欢心。
侍宴:宴享时陪从或侍候于旁。
闲暇:闲空。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皇帝的恩宠却只在她一人身上。
后宫:君主时代妃嫔住的宫室;指妃嫔。
佳丽三千:《后汉书·皇后纪》: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乃至掖庭三千。言后宫女子之多。据《旧唐书·宦官传》等记载,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
宠爱:(上对下)喜爱。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侍奉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妆: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
娇:撒娇,仗着受人宠爱故意作态。
侍夜:陪夜侍候;伴眠。
玉楼:华丽的楼。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姊妹:姐妹。
列土:分封土地。据《旧唐书·后妃传》等记载,杨贵妃有姊三人,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日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妃父玄琰,累赠太尉、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叔玄珪,为光禄卿。再从兄铦,为鸿胪卿。锜,为侍御史,尚武惠妃女太华公主。从祖兄国忠,为右丞相。
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光彩:光荣。
门户:门第;人家。这里指杨贵妃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了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
遂令:于是使得。
不重生男重生女: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陈鸿《长恨歌传》说,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等。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骊山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骊宫:骊山华清宫。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仙乐:皇家及宫中所奏的音乐。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轻歌曼舞合着管弦乐的旋律,皇上终日观看还看不够。
缓歌慢舞: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慢,一作“谩”。
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不足:不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渔阳叛乱的战鼓声惊天动地传来,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市平谷区和天津市蓟州区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史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处借指战争。
动地:震撼大地。
惊破:震碎的意思。
霓(ní)裳羽衣曲:舞曲名,据说为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名。乐曲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长安城尘土飞扬(发生战乱),(皇上带着杨贵妃和群臣)千骑之众向西南逃亡。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出延秋门向西南方向逃走。
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阙,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九道门,叫九重,一路门,二应门,三雉门,四库门,五皋门,六城门,七近郊门,八远郊门,九关门。
烟尘生:指发生战乱。
千乘万骑:形容车马之多。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皇上的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到了马嵬坡)。
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或车盖,皇帝仪仗队用。亦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都门:指延秋门,安禄山起兵叛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即由延秋门出长安,赴蜀(今四川)避难。
百余里:指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贵妃)皇上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前缢杀杨贵妃。
六军:皇帝的警卫部队。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为六军。唐玄宗时,实际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以后才增左右神策军,合为六军。
不发:不肯前进。
无奈何:无可奈何。
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
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杨贵妃头上的)饰品散落在地上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都弃之于地)。
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
委地:散落或丢弃在地上。
翠翘:首饰,形如翡翠鸟尾。
金雀:首饰,金雀钗,钗形似凤(古称朱雀)。
玉搔头:玉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皇上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杨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掩面:遮住面孔。悲不忍见的样子;哭泣的样子。
相和:互相应和。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黄土尘埃弥漫四散,秋风萧索(扫落叶),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黄埃:黄色的尘土。
散漫:弥漫四散;遍布。
萧索:风吹树叶的声音。
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
萦纡(yíngyū):萦回盘绕。
剑阁:又称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由秦(陕西)入蜀(四川)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剑,峭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诸葛亮相蜀时,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
《明皇幸蜀图》,传为唐代画家李思训(一说李昭道)创作的大青绿设色绢本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反映“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被迫西逃入蜀的事件,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及群臣被迫西逃。作品描绘人马行走于崇山峻岭间。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没有光彩太阳无光。
峨嵋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唐玄宗奔蜀途中,并未经过峨嵋山,这里泛指蜀中高山。
旌旗:旗帜的总称。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皇上从早到晚思恋(杨贵妃)。
蜀江:蜀地(今四川)的江。
蜀山:蜀地(今四川)的山。
圣主:指唐玄宗。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这里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在行宫里看见月亮都是伤心的颜色,夜里听到铃声与山相应如让人断肠之声。
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
夜雨闻铃:《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里暗指此事。后《雨霖铃》成为宋词词牌名。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收复长安时局好转,皇上要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这个地方(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天旋地转:比喻重大的变化。这里指时局好转。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军收复长安。地转,一作“日转”。
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归来。
踌躇:停留;徘徊不前。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马嵬坡下的泥土中,不见(杨贵妃)美丽的容颜,空留(她)断魂处。
马嵬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约十一公里。
不见玉颜空死处:据《旧唐书·后妃传》载:玄宗自蜀还,令中使祭奠杨贵妃,密令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焉。玉颜,指杨贵妃。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向东望着京都无心鞭马任由马前行。
相顾:互相看对方。
信马: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进。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池苑:有池水林木的地方。
太液:汉宫中有太液池。此借指唐长安皇宫。
芙蓉:荷花的别称。
未央:汉有未央宫。此借指唐长安皇宫。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芙蓉开得像(杨贵妃的)脸庞,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伤心落泪。
芙蓉如面:荷花像人的脸庞。
柳如眉:柳叶儿似人的眉。
泪垂:垂泪,(因悲伤)流眼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春风吹开桃李花之日,秋雨打落梧桐叶之时(物是人非反让人伤情)。
春风:借指春天。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
秋雨:借指秋天。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西宫南内处处萧条,秋草丛生,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人打扫。
西宫南内:皇宫之内称为大内。西宫即西内太极宫,南内为兴庆宫。唐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上元元年(760年),权宦李辅国假借肃宗名义,胁迫玄宗迁往西内,并流贬玄宗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南内,一作“南苑”。
阶:台阶。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梨园歌舞艺人头发已雪白,椒房侍从宫女红颜尽褪。
梨园弟子:指唐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号称“皇帝梨园弟子”。
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故称。
阿监:宫中的侍从女官。据《新唐书·百官志》,内官宫正有阿监、副监,视七品。
青娥:年轻的宫女。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唐玄宗)悄然思念(杨贵妃),孤灯油尽仍难以入睡。 夜晚的旧宫殿里一派冷落景象,只有萤火虫飞来飞去;灯草挑尽,夜已深沉,人还是不能安眠入睡。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境况。
夕:晚上。
殿:宫殿。
萤:萤火虫。
思悄然:孤寂悲凉之状。悄然,形容忧愁的样子;亦形容寂静无声。
孤灯挑尽: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火明亮,过了一会儿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灯草往前挑一点。挑尽,说明夜已深。按,唐时宫中夜间燃烛而不点油灯,此处旨在形容唐玄宗晚年生活环境的凄苦。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迟缓的钟鼓敲响,漫漫长夜刚刚开始,星河泛白天快要亮了。
迟迟:迟缓。报更钟鼓声起止原有定时,这里用以形容唐玄宗长夜难眠时的心情。
钟鼓:钟和鼓。古代敲击报时之器。
耿耿:微明的样子。
欲曙天:长夜将晓之时。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玄宗)同眠?
鸳鸯瓦:屋顶上俯仰相对合在一起的瓦。房瓦一俯一仰相合,称“阴阳瓦”,亦称“鸳鸯瓦”。
霜华:霜花。
翡翠衾:布面绣有翡翠鸟的被子。
谁与共:与谁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你我)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悠悠:长久;遥远。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魂魄:指杨贵妃之魂。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据说他能用精诚招来杨贵妃魂魄。
临邛道士: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临邛,今四川邛崃县。
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名,这里借指长安。《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士。
精诚:真诚。
致魂魄:招来亡魂。这里指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为解君王(唐玄宗)反复不断的相思(苦),于是教道士上天入地的去寻找(杨贵妃的魂魄)。
方士:有法术的人。这里指道士。
殷勤:尽力。
觅:找;寻求。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那个道士)腾云驾雾横来直去如闪电,上天下地找了个遍。
排空驭气:腾云驾雾的意思。
升天入地:上到天上,钻入地下。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上天入地到处都找遍了,渺渺茫茫,结果两处都没找到。
穷:穷尽,找遍。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
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忽然听说在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仙山被云雾环绕隐隐约约。
忽闻:忽然听说。
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虚无缥渺: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虚无:空虚。缥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玲珑剔透的楼阁由五彩祥云托起,那里面风姿绰约的仙女数之不尽。
玲珑:华美精巧。
五云:五彩云霞。
绰约:体态轻盈柔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仙子:仙女;泛指仙人。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当中有一个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杨贵妃。
太真:即杨贵妃,太真是杨贵妃的号。《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唐·罗隐《牡丹》诗:“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栏干。”
雪肤:白皙如雪的皮肤。
花貌:像花一样美丽的容貌。
参差:大约;几乎。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饰的门,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金阙:道家说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西厢:《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日庙。西厢在右。
玉扃(jiōng):玉饰的门户。
转教:辗转通报。
小玉:神话中仙人侍女名;泛称侍女。
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杨贵妃)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绣饰华美的帐子里惊醒。
闻道:听说。
汉家天子:指唐玄宗。
使:使者。
九华帐:绣饰华美的帐子。九华,重重花饰的图案。言帐之精美。《宋书·后妃传》:自汉氏昭阳之轮奂,魏室九华之照耀。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杨贵妃)提起衣衫推开枕头下得床来缓缓而行,一路珠箔银屏逐次地打开。
揽衣:提起衣衫。
徘徊:徐行;缓慢前行。
珠箔:珠帘。
银屏:饰银的屏风。
迤逦:接连不断地。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云鬓半偏着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还歪带着花冠就出厅堂来了。
云鬓:多而美的鬓发。
新睡觉:刚睡醒。觉,醒。
花冠:装饰华丽的帽子。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仙风吹来,(她的)衣袖随之飘动起来,就像跳《霓裳羽衣舞》时的优美舞姿。
仙袂:仙人的衣袖。袂(mèi),衣袖。
飘飖:随风在空中飘动。
霓裳羽衣舞:唐代舞蹈。乐曲由唐明皇李隆基吸收婆罗门曲的因素而作。舞蹈刻画仙女的典雅美丽,变化丰富,首演者为杨贵妃。文宗时,以数百少女舞霓裳,执幡节,舞队一出,如仙鹤飞翔。唐以后失传。五代及宋时有残谱流传。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姣好的容颜显得寂寞忧愁,泪痕满面,犹如一枝春天带雨的梨花。
玉容寂寞:指神色黯淡凄楚。玉容,容颜姣好;美貌。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泪痕满面。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含情凝视(唐玄宗的使者)(托他)谢君王,(马嵬坡)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含情:脸上带着或内心怀着情意、情感(多指爱情)。
凝睇(dì):凝视。
君王:指唐玄宗。
一别:指在马嵬坡与唐玄宗永别。
音容:声音和容貌。
渺茫:指时地远隔,模糊不清楚。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昭阳殿: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
恩爱:(夫妻)相亲相爱,有情义。
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回头俯视人世间,看不到(魂牵梦萦的)长安城只看到茫茫尘雾。
人寰(huán):人间。
尘雾:尘土和烟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托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惟:只。
旧物:指生前与玄宗定情的信物。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寄将去:托道士带回。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我和君王各自留一半。
钗:金钗。
合:钿盒。
擘:分开。
合分钿:将钿盒上的图案分成两部分。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但教:一作“但令”。
金钿:黄金宝钿。
坚:坚硬。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
临别:将要分别。
殷勤:恳切叮咛。
寄词:寄语。
两心知:只有唐玄宗、杨贵妃二人心里明白。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时,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长生殿:唐华清宫一殿名,天宝元年(742年)十一月造,名为集灵台,祀神用。唐代又称皇帝寝殿为长生殿。所以诗中所指长生殿,不一定专指集灵台。按,“七月”以下六句为作者虚拟之词。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中云:“长生殿七夕私誓之为后来增饰之物语,并非当时真确之事实”。“玄宗临幸温汤必在冬季、春初寒冷之时节。今详检两唐书玄宗记无一次于夏日炎暑时幸骊山。”而所谓长生殿者,亦非华清宫之长生殿,而是长安皇宫寝殿之习称。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天愿为比翼鸟(一起自由双飞),在地愿为连理枝(永不分开)。
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
连理枝: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再长,地再久,总有到尽头的时候;这爱情悲剧的绵绵长恨,却永远没有了结的日子。 这两句常为后人引用,表示遗恨之无穷。
此恨: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恨:遗憾。
绵绵:长远不断的样子。
无绝期:没有了结的时候。 -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本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以汉代唐外,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此时作者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作者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这一句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作者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歌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作者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写唐玄宗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人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作者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
《长恨歌传》
《长恨传》是篇唐代传奇短篇小说,陈鸿撰。收录于《太平广记》卷第486卷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藻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珰,明 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益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明 年大赦改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官,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
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女,出应其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诘其所从。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于时云海沈沈,洞天日晓,琼户重阖,悄然无声。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以还事。言讫,悯然。指碧衣女取金钗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征其意。复前跪致词:“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闻者,验于太上皇,恐钿合金钗,负新垣平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
长恨歌原文
诗题与背景:
逐句释义:
作品赏析: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长恨歌出自:唐 ·白居易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包括释文与图画等)为版权作品,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古诗365”,原文链接 | http://gs.zwbk2009.com/tangchao/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