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悯农•其二) - 古诗365,学生经典古诗词-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古诗365,古诗词,古诗文,学生经典古诗词

【登录】 【注册】

锄禾(悯农•其二)

作者:李绅 朝代:唐朝 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365首(1—3年级)
锄禾(悯农•其二)

锄禾(悯农•其二)原文

chú

dānɡ

 

 

 

 

 

 

 

hàn

xià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jiē

xīn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悯农二首》组诗中的第二首,入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时取名《锄禾》,本书采用《锄禾》一名。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逐句释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锄禾:给禾苗松土去杂草。锄:用锄头松土除草。禾:本义指谷子,即粟,后泛指一切粮食作物。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餐:饭食。


【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和佳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锄禾日当午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这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长期在人民中流传,妇孺皆知。


“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汗滴禾下土”,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浑身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作者在抒发感慨。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试题精选:

拓展阅读:

《悯农二首》

李绅

其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年),唐朝宰相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市)。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元和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交游很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有杂诗一卷。(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

锄禾(悯农•其二)出自:唐 ·李绅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包括释文与图画等)为版权作品,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古诗365”,原文链接 | http://gs.zwbk2009.com/plus/view.php?aid=12

下载学生经典古诗词APP:

关注公众号:学生经典古诗词


与读者互动
听取读者意见,不断改进提高。

诗词分类

阅读排行

推荐诗词

唐诗精选

扫描二维码手机打开